点击次数:871上传时间:2014/11/17 11:21:20 文章来源:
进入11月份,北方大部分地区淡水养殖品种生产结束,部分淡水养殖品种进入越冬阶段。为了养殖效益最大化,预防养殖风险,淡水养殖户应做好以下越冬准备工作:
第一、保持较高水位,加强水质调控。
入秋后,北方各地气温、水温逐渐下降,水体溶解氧较高。由于池塘载鱼量较大,投饵量较多,残饵及代谢物也沉积较多,易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昼夜温差较大,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应尽量保持较高的水位,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适时开机增氧;定期使用生石灰、氯制剂、碘制剂等进行消毒,并用有机酸或腐植酸钠络合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技术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场家应经常检测养殖用水中的溶解氧、pH、氨氮及亚硝酸盐等,使养殖用水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越冬前应清除较多的淤泥(用清淤泵等),池塘加满水(尽量保持在1.8m以上)并调整好池水肥瘦,保持适宜的浮游植物量,控制浮游动物总量。已出池完毕的池塘应排水清塘,放干池水,清除塘内淤泥、杂草和野生杂鱼,利用冬季和早春晒池,以减少翌年养殖病害和提高养殖产量。
第二、提高饲料质量,保障越冬成活率。
越冬前,应抓住有利时机强化投喂。一是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全面。饲料应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二是要适当增加饵料蛋白比例,并在饲料中添加Vc及免疫多糖等提高水生动物抗病力和越冬能力;三是要根据天气、水质、鱼情适当增加投饵量,延长吃食时间,傍晚的投喂量应适宜,不应有剩料,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既保证水生动物快速健康生长,又要不污染水质。
第三、坚持巡塘,做好生产管理。
越冬前,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水生动物活动和吃食情况,查看水色、透明度等,及时捞出腐草、残饵。对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施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越冬池塘应注意冬季扫雪、除尘,增加透光率,每亩打散气冰眼1~2个,适时补充新水,紧急情况下可破冰,用水泵、气泵、增氧机或增氧剂等增氧。
中华鳖冬季温棚越冬,应检查温棚龙骨密度与强度,对于塑料布破损的温棚尽快进行修缮,更换塑料布应选用抗老化的无滴膜,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双层膜,增强抗风雪能力和保温效果。保持水深1m以上,避免水面结冰。遇大雪时,应及时除雪。
第四、以防为主,做好病害防治。
越冬前,应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除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外,发生病情时应及时诊断,确定病因,采用高效低毒国标渔药进行治疗,以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鱼塘增氧机控制器小编为您整理,更多信息请访问www.zzygzy.cn。
上一篇:大闸蟹行情陡变 养殖模式亟需改革
郑州渔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24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3002488号-1 网站地图 公司营业执照查询
郑州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2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