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不上田的四大误区
点击次数:397上传时间:2024/1/1 20:48:01 文章来源:
又是一年育苗季,上个月底,大部分龙虾塘的虾苗都已经大批量出洞了(干旱区域除外)。冬季育苗工作的重要性想必各位老板早已熟烂于心,不必小编在此再重复赘述。但有几点是小编在一线工作时发现很多老板们经常忽略的地方,导致虾苗囤积在围沟里,迟迟不上田,耽误了虾苗快速生长的大好时机,也是池塘来年无法出早虾的重要因素。小编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出四大要点。那么,导致虾苗不上田的四大误区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详细阐述。
误区一、围沟中杂草过多,未及时清理
围沟边的杂草丛是虾苗的天然遮蔽场所,尤其是刚刚脱离母体的小虾苗,没有母虾的保护,易被泥鳅,鲫鱼等小杂鱼捕食。围沟保持适当量的杂草,可在冬季为虾苗提供保温和躲避场所,枯草泡水后氧化腐烂的有机碎屑也可以作为虾苗的部分食物来源。因此,利用好池塘的杂草丛对龙虾苗越冬很有益处。但凡事有度,过多过少都不可取。围沟杂草太少,虾苗易被天敌捕食,影响虾苗的成活率,但这样的龙虾塘并不多见。围沟存留过多的杂草是冬季最常见也是各位养殖师傅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很多师傅认为围沟里的杂草留的越多越好,如此苗子出来后躲避的场所越多,存活率会越高。
殊不知,这种方法弊远大于利。小龙虾池塘里的种虾大部分是在围沟边上打洞产卵,所以绝大部分虾苗出洞后一开始都会聚集在围沟里。围沟水位通常比平台水位深,水温低,虾苗密度很大。相反,平台水位浅,冬季不结冰的情况下一般保持30公分左右的水位即可,水温相对于围沟的要高2~3℃。此外,平台活动空间广阔,密度适中。虾苗可以摄食大量腐烂的稻秆碎屑,枝角类以及红线虫等天然饵料,可以快速蜕壳生长。如果围沟杂草过多,甚至封沟,易造成虾苗长期躲在杂草丛里。这与池塘水草过多,起捕不到商品虾的原因相同。结果导致虾苗迟迟不肯上平台觅食,耽误虾苗在冬季生长快速的时机,延迟来年出早虾的时间。
误区二、冬季投食只投喂围沟,不投平台
由于围沟里聚集着大量虾苗,田里的虾苗看到的只有少数,很多养殖老板们容易步入这样的一个误区:投食一直只投喂围沟,平台上不投食或投得很少。其实不然,池塘里95%以上的虾苗一开始都在围沟生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小龙虾苗体质翻了几倍,已经具备了上田觅食的能力,大虾苗地会转移到平台上进行下一阶段的觅食生长。若平时投食只投在围沟,围沟里的食物足以提供虾苗的生存需求,形成一个舒适区,虾苗由此生成惰性,一直躲藏在沟里,不但会提高饵料系数,使虾苗的生长速度变得缓慢,更增大了大虾苗蚕食小虾苗的风险。
在这里,小编想提醒各位使用滤饵多肽的老板,在使用滤饵多肽喂虾苗时,前两次可以只在围沟里投喂滤饵多肽,此时虾苗刚孵化出来不久,还尚未具备上田的能力。投喂两次过后,一定要及时舀虾苗进行打样或晚上观察,发现有2公分左右的虾苗,就需要在平台上大量泼洒滤饵多肽,将苗子引上平台。
误区三、池塘水位未及时加到淹没内埂,减少了虾苗上田的渠道
虽说小龙虾池塘的水位在冬季不宜过深,但也不是越浅越好。小编在一线观察到许多池塘到上水的时候,一开始水位只达到围沟,田里通常只有10公分左右的水位。老塘在上水后2~3天就可以用桶舀到少量虾苗,7~10天就能观察到大量虾苗(用水桶平均一次可以舀到4~5颗虾苗就算多)。但很多池塘上水后都未能及时加深水位,白白错过了冬季适宜龙虾苗为数不多的生长周期。所以,池塘在上水后能观察到虾苗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加深水位,让虾苗及时上平台觅食生长。同时,淹出下一批虾苗,充分利用池塘空间资源,争取在10~11月份最适宜虾苗生长的时间使池塘虾苗尽可能生长,提高虾苗规格。
每个池塘情况各不相同,为了更精确池塘加深水位的时间,在上水后每隔2天舀虾苗初步估算池塘出洞的虾苗数量。当池塘虾苗数量达到上述标准后,就需要将水位加到淹没内埂,让虾苗顺利上田摄食生长。有些池塘的内埂高度不一致,可在较高的内埂每隔4~5米挖宽度为20~30公分的缺口,平台上保持30公分左右的水位即可。如此,虾苗可通过缺口顺利地转移到平台上生活。
误区四、每年不处理内埂的杂草
田埂草和水花生是龙虾塘田埂上最易滋生的杂草,常常令人头疼不已,原因是这两者生命力非常顽强,人工砍除后很快又疯长,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若不每年定期砍除,滋生的杂草会增加内埂的高度,两年不除草的池塘通常增加10厘米左右。增加池塘上水的难度,也为虾苗提供大量躲避位置,延迟上田时间。所以内埂上的杂草(主要以田埂草为主),需要在稻谷收割前打两遍草胺磷,待草枯萎后烧除,留少量杂草丛,然后在内埂每隔4~5米挖出宽度为20~30厘米的缺口,增加虾苗上田的通道。当然,针对未打草药但内埂杂草处于青绿状态又特别多的情况下,可先人工砍除杂草,然后在内埂上尽可能多挖缺口,方便后期池塘上水管理。